读<论语>的一点疑惑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9/25 17:21:21
<论语.述而>:"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"(杨伯俊先生译为:教他一个角,不能推出其他三个角,就不再教他了),请问这句话是否与"诲人不倦"的教育思想相矛盾?
请详细解释,谢谢

并不矛盾,因为孔子当时是“因才施教”。说的每句话,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说的。有一回,他对子路、冉有的不同教育就可以说明:
子路问:"闻斯行诸?"子曰:"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?"
冉有问:"闻斯行诸?"子曰:"闻斯行之。"
公西华曰:"由也问闻斯行诸,子曰,有'父兄在';
求也问闻斯行诸,子曰,'闻斯行之'。赤也惑,敢问。"
子曰:"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"

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: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,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?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。他对子路说:家里父兄在,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,哪能马上去做呢?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:应当马上就去做。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,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?
孔子开导说:冉有遇事畏缩,所以要鼓励他;子路遇事轻率,所以加以抑制。

不矛盾,其实是针对的不同的人.

嗯...上楼一点道理

因材师教

其实可能是因人而已的吧,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手法,例如:有些学习好的你给他一个角,他推不出来就不教了,是因为,现在和他所想的不一致了,如果在讲下去他就会钻牛角尖。但是,针对天生资历差的学生,应该是“诲人不倦”的耐心教下去(此属个人思想)

不相矛盾,曾有句话,子曰: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.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.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.我想杨伯俊先生也想表达这个意思.至于诲人不倦还是要因人而异的,适可而止.我这样认为.